市场调研报告-2022年色纺纱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份额分析--QYResearch
色纺纱是先将棉纤维染色,然后将多种不同色泽和不同性能的纤维混纺得到的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其主要具有质感优秀、颜色准确、节能节水、附加值高等显著优点。通过多种功能纤维配合纺织,可以实现传统纱线无法实现的效果。
色纺纱行业以棉花和各类化学纤维为原材料经过生产加工后制造出可供下游服装行业使用的纺织原料,其上游包括棉花种植、化学纤维制造等过程,下游则是织布制衣、服装运营销售等环节,因此,上游的原材料价格及下游服装零售消费需求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订单销售情况,是行业盈利的关键因素。
色纺由于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缩短了后道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相对于采用“先纺纱后染色”的传统工艺,色纺纱产品性能优于其它纺织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截至2020年,国内色纺纱两大龙头企业华孚时尚和百隆东方各生产约220万/160万锭,合计约占国内色纺纱总产量40%左右,国内其余产能主要聚集在江苏和浙江地区,色纺纱市场呈现双龙头市场格局。
色纺纱的先染后纺生产工艺,比传统工艺节水减排50%以上,符合低碳环保要求。生产一件普通的衣服,色纺纱可节约4公斤水。如果过去的一年,中国所有的纺织品都采用色纺纱的话,将可节约5000万吨水。
色纺纱染色工艺独特,在纤维染色、配色及多纤维混纺方面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更多的新型面料诞生,促进了服装、家纺产品呈几何积数增长。整个纺织行业中,传统工艺的占比为65%左右,染色纱20%左右,色纺纱15%左右,因此色纺纱的成长空间很大。还是靠流通拉动生产,未来如果实现消费拉动生产,则色纺纱的前景就不可估量。
随着针织服装潮流趋势的影响,需求量持续上升,下游厂商的订单数量未来将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高,是未来纱线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国内存在企业规模较小,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工艺和设备趋同,产品缺乏个性等特征。因此,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行业结构方面,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纺织业中的朝阳产业,目前色纺尚处在起步阶段,整体产量只占纱线总产量的4%,按全国纺纱产能一亿多锭规模计算,如果未来纱线产业形成色织、布染色、色纺三分天下的格局,那么,色纺纱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万纱锭,未来产业前景非常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色纺纱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色纺纱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色纺纱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以上数据参考QYResearch出版的完整报告《2022-2028全球与中国色纺纱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咨询、商业计划书等服务,尤其是化工和机械领域构筑了为客户解决统计局、海关、协会等官方单位无法统计到的细分产品数据,这也是在行业内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专业优势的理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