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被动遮光焊接头盔市场报告2025-2031: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43%--QYResearch
被动遮光焊接头盔是一种焊接防护头盔,配备固定色调镜片,可保持恒定的遮光度(通常在10到14之间),在焊接过程中保护焊工的眼睛和面部免受紫外线 (UV)、红外线 (IR)、火花和飞溅物的伤害。与自动变光头盔不同,它不会根据电弧亮度的变化自动调节,而是提供持续可靠的保护。被动遮光头盔广泛应用于电弧强度稳定的焊接工艺,具有耐用、简单和经济实惠的优势。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被动遮光焊接头盔市场报告2025-2031”显示,预计2031年全球被动遮光焊接头盔市场规模将达到3.7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43%。
2024年全球被动遮光焊接头盔产量将达560万个,平均售价为55美元/个,单线产能约20万个/年,毛利率约为23%。
全球被动遮光焊接头盔市场涵盖采用固定色调镜片设计的防护头盔,用于在焊接操作过程中保护焊工免受红外/紫外线辐射、火花和碎屑的伤害。该市场主要面向汽车、建筑、造船和金属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仍然普遍采用手工和半自动化焊接。从地区来看,北美和欧洲凭借严格的工作场所安全法规(例如美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 (OSHA) 和欧盟的 CE 标准)以及成熟的制造业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然而,受快速工业化、建筑活动扩张以及工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推动,以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为首的亚太地区正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
根据QYResearch头部企业研究中心调研,全球范围内被动遮光焊接头盔生产商主要包括林肯电气、米勒电气、伊萨集团、Jackson Safety、Optrel AG、霍尼韦尔、3M、ArcOne、迅安科技、威和光电等。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42.0%的市场份额。
全球被动遮光焊接头盔的市场驱动因素和机遇
工业自动化:汽车、造船和能源等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对被动焊接头盔的需求不断增长。自动化焊接工艺要求工人佩戴头盔以提供持续保护,而被动头盔能够解放工人的双手,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市场增长。
严格的安全法规:全球范围内严格的安全法规是重要的驱动力。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对工作场所安全,尤其是焊工眼睛和面部的保护有着严格的要求,这迫使企业必须采购高质量的被动焊接头盔以确保合规。
技术进步:镜片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被动焊接头盔的清晰度,增强了其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防护能力,并提高了其耐用性。这些技术改进使被动头盔对用户更具吸引力,从而促进了市场扩张。
全球被动遮光焊接头盔市场趋势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受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各行业安全法规日益严格等因素的推动,对可靠有效的眼部和面部防护的需求日益增长。
注重舒适性:随着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的进步,现代被动焊接头盔在舒适性和佩戴体验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轻质材料和可调节头带的应用使头盔长时间佩戴更加舒适,满足了工人的需求。
亚太地区市场扩张:北美和欧洲目前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建筑活动的兴起,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些地区对工作场所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先进焊接技术的采用将推动对被动焊接头盔的需求。
全球被动遮光焊接头盔市场限制
来自替代产品的竞争:自动变暗滤光片 (ADF) 焊接头盔的开发,可根据焊接环境自动调节遮光度,对被动遮光焊接头盔市场构成了威胁。ADF头盔提供了更高的便利性和防护性,虽然初期价格较高,但其改进的功能可能会吸引一些用户放弃使用被动遮光头盔。
原材料价格波动:用于生产被动遮光焊接头盔的原材料价格可能波动较大,例如塑料、镜片玻璃和镜架金属。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增加,而这又可能以价格上涨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可能降低需求。
QYResearch(北京恒州博智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和中国北京。经过连续17年多的沉淀,QYResearch已成长为全球知名的、面向全球客户提供细分行业调研服务的领先咨询机构,专注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查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咨询、商业计划书、制造业单项冠军申请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市占率证明等服务。业务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在全球30多个国家有固定营销合作伙伴,在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有分支机构,在国内主要城市北京、广州、长沙、石家庄、重庆、武汉、成都、山西大同、太原、昆明、日照等地设有办公室和专业研究团队。
QYResearch是全球知名的大型咨询公司,行业涵盖各高科技行业产业链细分市场,横跨如半导体产业链(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造、封测、分立器件、传感器、光电器件)、光伏产业链(设备、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辅料支架、逆变器、电站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及材料、电驱电控、汽车半导体/电子、整车、充电桩)、通信产业链(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电子元器件、射频前端、光模块、4G/5G/6G、宽带、IoT、数字经济、AI)、先进材料产业链(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机械制造产业链(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气机械、3C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激光、工控、无人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