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调研:预计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为17.95亿美元--QYResearch
发布日期:2025-09-17
根据QYResearch发表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82亿美元,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为17.95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2.6%。

一、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概述
应急救援机器人是专为灾难、事故等紧急场景设计的自动化救援设备。它能替代人类进入火灾、爆炸、危化品泄漏、地震、洪水等危险区域,执行搜索、侦检、救援及抢险等核心任务。
这类机器人通常搭载高解析度摄像头、多类型传感器、热成像仪及防爆应急处置模块,可在复杂环境中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并反馈至指挥中心,为救援决策提供精准依据,大幅提升救援效率与人员安全保障水平。
二、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发展背景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方向,也是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交汇点。应急救援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载体,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政策支持。
2023 年发布的《关于开展 2023 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 年)》,明确推动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化升级;2024 年工信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规〔2024〕53 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将矿山、工业应急救援机器人纳入重点推广品类,为行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三、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应急救援机器人产业链呈 “核心部件 - 本体制造 - 场景应用” 三层架构,各环节协同支撑行业发展:
上游:聚焦高精度核心零部件供应,包括伺服电机(决定机器人运动精度)、减速器(控制动作稳定性)、控制器(核心指令中枢)、激光雷达(环境感知关键)及多类型传感器,技术壁垒高,零部件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整体救援能力;
中游:以机器人本体制造与系统集成为核心,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新松机器人等龙头企业主导,重点开发消防灭火机器人、矿山救援机器人等特种机型,针对不同场景优化硬件配置与软件算法;
下游:依赖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工业安全领域等应用场景需求驱动,通过实际救援任务反馈推动中游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
四、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工程救援装备此前以传统工程机械为主,但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研究热度快速上升。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我国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加速发展。2023 年起,国内无人智能化装备产业进入爆发期,从侦察测绘、现场感知,到定位搜索、现场救援及应急保障,各环节逐步形成体系化建设。2024 年我国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1.74 亿美元,2020-2024 年 CAGR 为 15.24%,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五、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 年前五大厂商合计占据 28.32% 市场份额。主要参与者包括国际企业 Magirus(德国,消防机器人龙头)、Rosenbauer(奥地利,专注应急救援装备)、三菱重工(日本,多场景机器人研发)、德事隆(美国,特种救援设备)、DOK-ING(克罗地亚,排爆救援机器人领先),及国内企业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矿山 / 消防救援机器人优势)、宇树科技(仿生救援机器人)、杭州云深处科技(四足救援机器人)、中联重科、徐工集团(工程类救援机器人)、浙江丞士机器人等。未来随着中国市场需求释放,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内企业有望凭借本土化服务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六、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1. 功能多样化与场景拓展
除传统搜救、物资运输功能外,应急救援机器人正向环境监测(如危化品浓度检测)、气象监测(如灾区风速 / 温度采集)、灾害预警(如地震余震监测)等领域延伸,覆盖更多应急场景。
2. 技术一体化与模块化
结构设计上,向环境、结构、材料、驱动一体化方向发展,适配通用或专用复杂救援需求;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救援任务快速更换探测、破拆、运输等模块,提升设备适应性与灵活性。
3. 智能化与协同化升级
智能化层面,聚焦极端环境精准感知、多维信息自主决策、智能容错及多机动态协同能力提升;通信技术上,突破极速组网、复杂空间远距离高穿透性精准通信技术;此外,多台救援机器人协同作战成为趋势,将形成智能化救援体系。
4. 环境适应性强化
性能优化聚焦高可靠性(适应高温 / 高压 / 腐蚀性环境)、低能耗(延长续航时间)及强环境适应性,确保在各类极端灾害场景中稳定运行。
如需了解更多行业的详细信息及发展趋势预测,可参考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及中国应急救援机器人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规划及策略研究报告》。QYResearch最新报告包含美国最新关税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涵盖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 咨询以及商业计划书等多个方面,以专业的素养和精准的服务,为客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助力客户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概述
应急救援机器人是专为灾难、事故等紧急场景设计的自动化救援设备。它能替代人类进入火灾、爆炸、危化品泄漏、地震、洪水等危险区域,执行搜索、侦检、救援及抢险等核心任务。
这类机器人通常搭载高解析度摄像头、多类型传感器、热成像仪及防爆应急处置模块,可在复杂环境中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并反馈至指挥中心,为救援决策提供精准依据,大幅提升救援效率与人员安全保障水平。
二、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发展背景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方向,也是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交汇点。应急救援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载体,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政策支持。
2023 年发布的《关于开展 2023 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 年)》,明确推动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化升级;2024 年工信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规〔2024〕53 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将矿山、工业应急救援机器人纳入重点推广品类,为行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三、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应急救援机器人产业链呈 “核心部件 - 本体制造 - 场景应用” 三层架构,各环节协同支撑行业发展:
上游:聚焦高精度核心零部件供应,包括伺服电机(决定机器人运动精度)、减速器(控制动作稳定性)、控制器(核心指令中枢)、激光雷达(环境感知关键)及多类型传感器,技术壁垒高,零部件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整体救援能力;
中游:以机器人本体制造与系统集成为核心,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新松机器人等龙头企业主导,重点开发消防灭火机器人、矿山救援机器人等特种机型,针对不同场景优化硬件配置与软件算法;
下游:依赖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工业安全领域等应用场景需求驱动,通过实际救援任务反馈推动中游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
四、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工程救援装备此前以传统工程机械为主,但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研究热度快速上升。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我国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加速发展。2023 年起,国内无人智能化装备产业进入爆发期,从侦察测绘、现场感知,到定位搜索、现场救援及应急保障,各环节逐步形成体系化建设。2024 年我国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1.74 亿美元,2020-2024 年 CAGR 为 15.24%,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五、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 年前五大厂商合计占据 28.32% 市场份额。主要参与者包括国际企业 Magirus(德国,消防机器人龙头)、Rosenbauer(奥地利,专注应急救援装备)、三菱重工(日本,多场景机器人研发)、德事隆(美国,特种救援设备)、DOK-ING(克罗地亚,排爆救援机器人领先),及国内企业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矿山 / 消防救援机器人优势)、宇树科技(仿生救援机器人)、杭州云深处科技(四足救援机器人)、中联重科、徐工集团(工程类救援机器人)、浙江丞士机器人等。未来随着中国市场需求释放,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内企业有望凭借本土化服务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六、应急救援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1. 功能多样化与场景拓展
除传统搜救、物资运输功能外,应急救援机器人正向环境监测(如危化品浓度检测)、气象监测(如灾区风速 / 温度采集)、灾害预警(如地震余震监测)等领域延伸,覆盖更多应急场景。
2. 技术一体化与模块化
结构设计上,向环境、结构、材料、驱动一体化方向发展,适配通用或专用复杂救援需求;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救援任务快速更换探测、破拆、运输等模块,提升设备适应性与灵活性。
3. 智能化与协同化升级
智能化层面,聚焦极端环境精准感知、多维信息自主决策、智能容错及多机动态协同能力提升;通信技术上,突破极速组网、复杂空间远距离高穿透性精准通信技术;此外,多台救援机器人协同作战成为趋势,将形成智能化救援体系。
4. 环境适应性强化
性能优化聚焦高可靠性(适应高温 / 高压 / 腐蚀性环境)、低能耗(延长续航时间)及强环境适应性,确保在各类极端灾害场景中稳定运行。
如需了解更多行业的详细信息及发展趋势预测,可参考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及中国应急救援机器人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规划及策略研究报告》。QYResearch最新报告包含美国最新关税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涵盖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 咨询以及商业计划书等多个方面,以专业的素养和精准的服务,为客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助力客户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