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和中国边缘AI芯片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3%--QYResearch
边缘AI芯片是一种专用处理器,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在边缘设备上执行人工智能计算,无需依赖云服务器。像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无人机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等都属于边缘设备。这些芯片能够在数据生成的源头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决策,具有减少延迟、降低带宽占用以及减轻对云基础设施依赖等诸多优势。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2025-2031全球和中国边缘AI芯片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预计2031年全球边缘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95.2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3%。
全球范围内边缘AI芯片生产商主要包括英伟达、Ambarella、地平线、Intel、AMD、Xilinx、NXP、高通、Google、黑芝麻、STMicroelectronics等。2024年,全球前十强厂商占有大约79.0%的市场份额。
边缘AI芯片根据产品类型,分为音频和声音处理、机器视觉、传感器数据分析等。其中,机器视觉占据主导市场。2024年,机器视觉收入份额约为81.6%。
边缘AI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安防和监控等。2024年,汽车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占据大约55.7%的收入份额。
对低延迟实时智能处理的需求快速增长是边缘AI芯片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智能安防和可穿戴设备等对即时决策响应的依赖加深,传统云计算架构在带宽、延迟和隐私方面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促使AI处理能力向终端转移。边缘AI芯片通过在本地实现高效推理与数据处理,显著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减轻网络负担并增强数据安全性,成为推动AI应用普及与落地的关键引擎。
从市场发展现状来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边缘AI芯片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在智能安防领域,边缘AI芯片可以实现对监控视频的实时分析,快速识别异常行为和物体,提高安防效率和准确性。在工业自动化方面,能够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实时检测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缺陷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在智能交通领域,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还是智能交通信号灯,都离不开边缘AI芯片来实现实时的决策和控制。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边缘AI芯片将在性能、功耗和集成度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一方面,为了满足越来越复杂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边缘AI芯片的算力将不断提升,能够支持更大型的 AI 模型运行。另一方面,在功耗方面,随着边缘设备对续航能力和散热要求的提高,低功耗将成为边缘AI芯片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集成度的提高也将使得边缘AI芯片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功能模块相结合,为边缘设备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众多芯片企业纷纷布局边缘AI芯片领域。国际巨头如英伟达、英特尔等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在边缘AI芯片市场占据一定优势。同时,国内的一些芯片企业也在不断崛起,如景嘉微通过增资控股诚恒微,打造 “GPU + 边端侧 AI 芯片” 双轮驱动格局,进而完善 AI 算力全链条布局。爱芯元智则确立了边、端侧智能的战略方向,已在终端计算、边缘计算、辅助驾驶等多个前沿领域实现了商业化落地。
总体而言,边缘AI芯片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边缘AI芯片将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各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无论是从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还是从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的角度来看,边缘AI芯片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未来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完整报告内容请参考QYResearch发布的《2025 -2031全球与中国边缘AI芯片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市场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