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MPV电动化侧滑门系统市场报告:预计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00百万美元--QYResearch
汽车电动滑移门,英文名称为:Automobile Power Sliding Door System,通俗叫法为“电动侧滑门、电动中门”,主要见于MPV/VAN车型,其特点是指中部车门由电机驱动,采用侧滑开关的方式。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MPV电动化侧滑门系统市场报告2025-2031”显示,预计2031年全球MPV电动化侧滑门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00百万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6.2%。
根据QYResearch头部企业研究中心调研,全球范围内MPV电动化侧滑门系统生产商主要包括爱信、麦格纳、三井金属爱科特、三叶、霍富集团、凯毅德、伟速达 (WITTE)、拓普集团、上海恩井汽车科技、苏州瑞昂汽车部件等。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36.0%的市场份额。
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中驱动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50.6%的份额。
就产品应用而言,目前主机厂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占据大约81.2%的份额。
这种车门的设计旨在提供更加方便乘客出入车厢以及便于货物装卸。驾驶员和乘客可以通过车门控制开关开启或关闭车门。一些配置更高的车型还配有遥控电动侧滑门,司机可以通过遥控钥匙上的按钮对侧滑门进行操作。
电动侧滑门是指车门由电机驱动,采用侧滑开关的方式。电动侧滑门更加方便乘客出入车厢以及便于货物装卸。 电动侧滑门多在在MPV车上使用,驾驶员和乘客可通过车门控制开关开启或关闭车门。
电动侧滑门系统正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集成更多传感器、AI算法和物联网(IoT)技术,实现手势控制、语音交互、自动感应开闭等功能。部分高端车型已支持与智能钥匙、手机APP联动,并具备自适应调节开门速度、防碰撞识别等安全特性,未来将进一步融合自动驾驶场景需求。
为适配新能源MPV的续航要求,电动侧滑门系统将采用更多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集成式驱动模块,降低能耗与安装复杂度。后市场产品趋向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改装且兼容多车型,降低维修与升级成本。
完整报告内容请参考QYResearch发布的《2025 -2031全球与中国MPV电动化侧滑门系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市场洞察。
区域格局与未来趋势
(一)全球市场的竞争版图
亚太地区占据全球市场 65% 份额,中国是核心增长引擎,2024 年中国 MPV 电动滑移门系统市场规模达 8000 万美元,本土供应商如宁波华翔、广东东箭的市占率合计达 55%,其产品在响应速度与成本控制上优势显著。北美市场侧重高端化,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的克莱斯勒 Pacifica 电动滑移门采用手势控制技术,在北美家庭 MPV 市场的渗透率达 70%;欧洲市场则注重商用车应用,博世为雷诺 Trafic 提供的电动滑移门系统,在物流车领域的份额超 40%。
(二)技术发展方向
无接触交互: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融合的感应技术,可识别用户手势轨迹(如挥手开门),误触率控制在 0.1 次 / 天,预计 2026 年量产;
轻量化设计: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门体与铝合金传动部件,使系统重量减轻 30%,某概念车的电动滑移门重量仅 45kg,较钢制版本降低 25kg;
能源回收:在车门关闭过程中实现动能回收,可为车载电池反向充电,某试验系统单次关门可回收 0.5Wh 电量,年节电约 1.2kWh;
OTA 升级:通过远程升级优化开门逻辑,某车企通过 OTA 将滑移门的低温响应速度提升 20%,解决了极寒地区的使用痛点。
随着 MPV 市场的持续扩容与技术迭代,电动滑移门系统将在 16.2% 的年复合增长率中加速普及。未来 5 年,其不仅是 “高端配置” 的象征,更将通过智能化与场景化创新,成为定义 MPV 车型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用户带来更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推动全球 MPV 市场向 “智能移动空间” 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