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图标

在线客服

折叠屏手机铰链模块市场分析:预计203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铰链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18.2亿美元--QYResearch

发布日期:2025-07-18
球折叠屏手机铰链模块


当智能手机从"全面屏"竞赛转向"形态创新"战场,折叠屏手机凭借"一机双态"的特性成为行业新宠。作为折叠屏的核心部件,铰链模块的技术演进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耐用性、轻薄度与用户体验。据QYResearch统计,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铰链模块市场规模已达14.1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突破18.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8%(2025-2031)。这一细分赛道正从"技术验证期"迈入"规模化爆发期",中国厂商凭借精密制造优势加速崛起,全球竞争格局面临重塑。

一、全球市场格局
消费端:亚太市场"一超多强",新兴地区潜力释放
2024年,中国以38%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本土品牌崛起:华为Mate X系列、小米MIX Fold系列等国产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占比超65%;
换机周期缩短:中国用户平均换机周期缩短至28个月,远低于全球平均42个月;
政策支持:深圳等地将折叠屏产业链纳入"20+8"重点产业发展计划,给予研发补贴。
韩国(22%)和美国(18%)分列二三位,其中韩国市场受益于三星Galaxy Z Fold/Flip系列的全渠道渗透,美国市场则因高端消费群体对创新形态的高接受度保持增长。

未来增长极:东南亚(2025-2031 CAGR 12.5%)和印度(CAGR 11.8%)将成为新蓝海,得益于:

年轻人口红利(东南亚65%人口低于35岁);
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印度2024年达68%);
本土品牌发力(传音Infinix Zero Flip、vivo X Fold印度版)。
生产端:东亚精密制造垄断,中国厂商份额跃升
2024年,中国(45%)、韩国(28%)和日本(15%)占据全球98%的产能,形成"东亚精密制造三角"。其中:

中国:东睦股份、瑞声科技等企业通过垂直整合(MIM工艺+铰链组装)降低成本,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长67%;
韩国:KH Vatec凭借与三星的独家供应关系占据高端市场,但面临中国厂商的性价比挑战;
日本:FINE M-TEC专注超精密加工,在航天级材料领域保持技术壁垒。
未来产能迁移:印度(2031年预计份额8%)和越南(6%)因劳动力成本优势,正承接部分中低端铰链组装产能,但核心零部件(如MIM零件)仍依赖中国进口。

二、技术路线之争
产品类型:水滴型铰链成主流,技术迭代驱动价值量提升
按结构分类,铰链模块可分为:

U型铰链(2024年份额52%):
优势:结构简单、成本低(BOM成本约8-12美元);
局限:折叠后存在明显缝隙,屏幕折痕较深;
应用:主要用于入门级竖折手机(如三星Z Flip5)。
水滴型铰链(2024年份额38%):
优势:通过仿生水滴弧形设计减少屏幕应力,折痕深度降低40%;
技术突破:华为"双旋水滴铰链"实现无缝折叠,OPPO"水滴型铰链"通过榫卯结构提升耐用性;
价值量:BOM成本达18-25美元,是U型的2倍;
未来:预计2031年份额将提升至65%,成为高端机型标配。
其他类型(10%):包括球型铰链、滑轨式铰链等,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应用场景:横折手机主导市场,竖折手机增速领跑
按手机形态分类:

横折(翻盖)手机(2024年份额68%):
核心用户:商务人群(需大屏办公);
技术要求:需支持多角度悬停(如华为Mate X5的120°-180°自由悬停);
未来:CAGR 7.9%,受限于便携性瓶颈。
竖折(内外折)手机(2024年份额32%):
核心用户:年轻女性(时尚属性强);
技术突破:三星Z Flip5的"Flex window"外屏交互、摩托罗拉razr 40的"星轨转轴";
未来:CAGR 10.2%,成为增长主要动力。
竞争格局:Tier1厂商垄断高端,中国军团冲击全球

三、全球核心厂商
2024年,全球铰链模块市场呈现"3+N"格局:

Tier1(第一梯队):Amphenol(22%)、KH Vatec(18%)、东睦股份(15%),合计占比55%;
特点:掌握MIM(金属注射成型)+CNC(数控机床)一体化工艺,客户覆盖三星、华为、苹果(专利储备阶段);
动态:Amphenol在越南建厂降低关税成本,东睦股份收购上海富驰科技强化MIM产能。
Tier2(第二梯队):奇鋐(10%)、瑞声科技(8%)、兆利(7%)、环力智能(6%),合计占比31%;
特点:专注中端市场,通过性价比策略渗透OPPO、vivo、小米供应链;
突破:瑞声科技研发的"微云台铰链"实现折叠与防抖功能集成。
其他厂商(14%):包括拓米电子、S-Connect等,主要供应传音、荣耀等新兴品牌。
中国厂商:从"代工"到"技术输出"的跨越
中国企业在铰链模块领域的崛起路径:

工艺突破:东睦股份将MIM零件良率从85%提升至92%,单件成本下降15%;
专利布局:瑞声科技累计申请铰链相关专利32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61%;
客户拓展:精研科技进入谷歌Pixel Fold供应链,科森科技拿下苹果折叠设备订单(2025年量产);
垂直整合:劲丰电子实现"MIM零件-铰链组装-整机测试"全链条覆盖,交付周期缩短至15天。
产业链分析:上游材料决定性能,下游品牌驱动创新
上游:特种材料成关键瓶颈
铰链模块涉及200+个零部件,核心材料包括:

液态金属:用于齿轮等高强度部件,宜安科技、常州世竟液态金属占据全球70%份额;
航天级钛合金:用于转轴骨架,宝钛股份、西部超导实现国产替代;
特种塑料:PEEK(聚醚醚酮)用于耐磨部件,中研股份打破国外垄断。
下游:手机品牌"军备竞赛"推高技术门槛
主要品牌的技术路线:

三星:采用"凸轮结构+多齿轮传动",实现30万次折叠寿命;
华为:通过"超薄悬浮铰链"将机身厚度控制在11.08mm;
小米:研发"龙骨转轴",零件数量从169个减少至134个,降低成本23%。

四、未来趋势与建议
行业趋势:
技术融合:铰链与摄像头、指纹识别模块集成(如OPPO Find N3的"超光影折叠像素");
材料升级:陶瓷轴承、石墨烯润滑剂等新材料应用提升耐用性;
标准化进程:中国信通院牵头制定《折叠屏手机铰链技术规范》,推动行业规范化。
对企业的建议:
Tier1厂商:布局固态铰链(无机械结构)等下一代技术,巩固高端壁垒;
Tier2厂商:聚焦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
上游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突破液态金属3D打印等关键工艺。
对投资者的建议:
短期:关注MIM材料、精密加工设备等环节(如东睦股份、瑞声科技);
长期:布局具备全链条整合能力的企业(如精研科技、科森科技)。
结语
折叠屏手机铰链模块的竞争,本质是精密制造能力的比拼。从U型到水滴型的技术迭代,从单一功能到多模块集成的创新,中国厂商正凭借工程师红利和供应链优势改写全球格局。未来三年,随着苹果入局和成本下降,折叠屏手机渗透率有望从3%提升至12%,铰链模块市场将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在这场"毫米级战争"中,谁能率先实现"技术-成本-规模"的三角平衡,谁将主导下一个十年的智能手机形态革命。
contactUs

CONTACT US

服务热线:

邮箱地址:

最新资讯

title 刻蚀用硅部件市场全景:全球增长动力与中国崛起路径(2025-2031)
title 金属磁粉芯:市场现状深度剖析与未来发展趋势前瞻
title 航天测运控系统:航天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市场展望
title 半导体用压力计: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测控设备
title 电子差速锁:市场现状洞察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展望
title 深度剖析:3C涂料——电子制造与消费体验的关键纽带
guangGao

最新资讯

title 刻蚀用硅部件市场全景:全球增长动力与中国崛起路径(2025-2031)
title 金属磁粉芯:市场现状深度剖析与未来发展趋势前瞻
title 航天测运控系统:航天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市场展望
title 半导体用压力计: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测控设备
title 电子差速锁:市场现状洞察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展望
title 深度剖析:3C涂料——电子制造与消费体验的关键纽带
contactUs

CONTACT US

服务热线:

邮箱地址:

guang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