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箱市场调研:预计2031年全球急救箱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0.01亿美元--QYResearch
发布日期:2025-07-15
在全民健康意识觉醒与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双重驱动下,急救箱已从过去的 “边缘用品” 转变为现代生活中的 “必备装备”。根据QYResearch发表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急救箱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76亿美元,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为10.01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5.8%。

急救箱行业核心概述
急救箱是指用于存放各类急救用品的专业化容器,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突发健康事件提供及时有效的初步医疗干预,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最大限度降低伤害程度。根据应用场景与功能定位,急救箱可细分为四大类:户外急救箱(适配登山、露营等场景)、防灾急救箱(应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医用急救箱(医疗机构专用)以及民用急救箱(涵盖家庭、学校、企业等日常场景)。
从配置来看,标准急救箱通常包含基础医疗设备与耗材两大类:设备类包括氧气瓶、铝制夹板、血压计等;耗材类则涵盖绷带、敷料剂、人工呼吸膜、消毒剂等。这种 “设备 + 耗材” 的组合配置,使其能够快速响应止血、包扎、消毒等常见应急需求。
急救箱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中普及,源于其三大核心优势:一是便携性,设计小巧轻便,可在家庭、车载、户外等多场景灵活放置;二是功能性,集成多种急救工具,实现 “一箱多能” 的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心理安慰作用,通过提供明确的应急解决方案,有效缓解突
发状况下的恐慌情绪,帮助使用者保持冷静应对的心态。
急救箱行业产业链全景解析
急救箱行业产业链呈现 “上游供给保障、中游制造升级、下游渠道多元” 的清晰结构,各环节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上游环节为原材料供应层,主要包括消毒剂、医用纱布、止血带、基础药品等核心原料。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原材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直接决定急救箱的最终品质。近年来,随着医疗耗材标准的提升,上游供应商纷纷加大生物相容性材料、抗菌敷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投入,为中游制造提供了更高品质的原料支撑。
中游环节是急救箱的生产制造层,企业需严格遵循《医用急救箱(包)》国家标准(GB/T 27728-2011),完成原材料采购、组件加工、无菌组装、质量检测等全流程生产工序。目前行业内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体系,头部企业普遍采用自动化组装线,生产效率较传统手工模式提升 3-5 倍。
下游环节由销售渠道与终端用户构成,呈现 “线上线下融合” 的发展态势。线下渠道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专业医疗场景,线上渠道则以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为核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购物习惯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电商平台已成为急救箱销售的重要增长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46.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3.90%,庞大的电商市场为急救箱线上销售提供了广阔空间。
终端用户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医疗机构作为专业需求方保持稳定采购量,而学校、企业、家庭等非专业场景的需求增长更为显著。特别是家庭用户占比从 2019 年的 32% 提升至 2024 年的 47%,成为推动市场扩容的核心动力。
急救箱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急救箱行业呈现 “稳中有进” 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急救箱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急救箱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7.08 亿元,同比增长 4.94%,实现连续五年正增长。这一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三大驱动因素:
一是全民安全意识觉醒。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生活节奏提升,居民对小型伤害、突发健康问题的应急处理需求显著增加。调查显示,85% 的城市家庭认为 “配备急救箱是必要的家庭保障措施”,较 2019 年提升 23 个百分点。
二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十四五” 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在学校、企业、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配备标准化急救箱,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三是家用市场爆发式增长。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健康管理意识增强的双重作用下,家用急救箱成为市场增长主力。数据显示,2016-2024 年家用急救箱市场规模从 2.77 亿元增长至 4.2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5.50%,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有老年人的家庭中,急救箱渗透率已达到 62%,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保障设备。
从销售渠道看,线上线下呈现差异化发展特征。线下渠道中,医院作为专业采购方仍占据 35% 的市场份额;而线上渠道通过价格透明、品类丰富、配送便捷等优势,市场占比已从 2019 年的 18% 提升至 2024 年的 31%,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电商平台成为家用急救箱的主要销售阵地。
急救箱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当前急救箱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形成 “上市企业引领、专业厂商补充” 的竞争格局。主要参与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医疗上市企业,如蓝帆医疗、南卫股份、云南白药等;另一类是专业急救设备制造商,如北京红立方医疗、杭州科洛医疗科技等。
蓝帆医疗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子公司武汉必凯尔布局急救箱市场多年,是国内较早引入国际 First Aid 理念的企业。其产品覆盖家用、车载、户外、军队等全场景,2024 年应急救护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2.45 亿元。公司在欧美市场以车载和工业急救箱为主,凭借高品质获得广泛认可,海外市场占比达 60% 以上。
南卫股份则聚焦医用敷料与急救包协同发展,2024 年急救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06 亿元,同比增长 3.40%。公司依托 “妙手” 品牌优势,在药店渠道布局深入,其家用急救箱产品因性价比高深受下沉市场欢迎。
专业制造商方面,北京红立方医疗专注于医用急救箱研发生产,产品通过多家三甲医院认证;杭州科洛医疗科技则在防灾急救箱领域表现突出,其地震应急包被纳入多个地方政府应急物资采购清单。
从竞争策略看,头部企业主要通过三类方式构建优势:一是技术研发,如引入抗菌材料延长耗材保质期;二是场景创新,开发宠物急救箱、母婴急救箱等细分产品;三是渠道拓展,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直播带货,2024 年行业线上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达 89%。
急救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展望未来,急救箱行业将迎来 “智能化、场景化、定制化” 的发展新机遇,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根据行业预测,到 2028 年中国急救箱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5% 以上。
智能化升级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急救箱将实现三大功能突破:一是远程监控,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药品保质期与设备状态,过期前自动提醒更换;二是智能诊断,集成 AI 语音指导功能,为使用者提供可视化急救步骤指引;三是应急呼救,一键连接附近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缩短救援响应时间。
场景化拓展空间广阔。除传统场景外,三大新兴领域需求将快速增长:一是户外运动场景,随着露营、徒步等活动兴起,专业户外急救箱需求年增速预计达 15%;二是交通场景,新能源汽车标配急救箱将成为趋势,按年销量 3000 万辆计算,潜在市场规模达 15 亿元;
三是社区场景,智慧社区建设将推动急救箱在居民楼、社区服务中心的普及配置。
定制化服务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个性化急救箱将加速涌现:为老年人设计的慢性病急救箱,集成血压监测与急救药品;为儿童群体开发的卡通造型急救箱,配备趣味包扎工具降低恐惧感;为职场人士推出的差旅急救箱,体积小巧适配行李箱携带。
政策层面,随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箱配置标准将进一步细化,学校、企业、大型商超等场所的配置率有望从目前的 60% 提升至 2028 年的 90% 以上。同时,医保政策对家庭急救设备的支持力度可能加大,部分地区已试点将家用急救箱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未来有望全国推广。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急救箱的需求已从 “有无” 转向 “优劣”,产品品质、功能多样性与使用便捷性成为选购核心考量因素。行业企业需紧跟市场变化,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急救箱从简单的 “物品集合” 向 “智能应急系统” 升级,为全民健康保障贡献更大力量。
如需了解更多行业的详细信息及发展趋势预测,可参考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及中国急救箱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规划及策略研究报告》。QYResearch最新报告包含美国最新关税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涵盖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 咨询以及商业计划书等多个方面,以专业的素养和精准的服务,为客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助力客户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做出明智的决策。

急救箱行业核心概述
急救箱是指用于存放各类急救用品的专业化容器,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突发健康事件提供及时有效的初步医疗干预,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最大限度降低伤害程度。根据应用场景与功能定位,急救箱可细分为四大类:户外急救箱(适配登山、露营等场景)、防灾急救箱(应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医用急救箱(医疗机构专用)以及民用急救箱(涵盖家庭、学校、企业等日常场景)。
从配置来看,标准急救箱通常包含基础医疗设备与耗材两大类:设备类包括氧气瓶、铝制夹板、血压计等;耗材类则涵盖绷带、敷料剂、人工呼吸膜、消毒剂等。这种 “设备 + 耗材” 的组合配置,使其能够快速响应止血、包扎、消毒等常见应急需求。
急救箱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中普及,源于其三大核心优势:一是便携性,设计小巧轻便,可在家庭、车载、户外等多场景灵活放置;二是功能性,集成多种急救工具,实现 “一箱多能” 的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心理安慰作用,通过提供明确的应急解决方案,有效缓解突
发状况下的恐慌情绪,帮助使用者保持冷静应对的心态。
急救箱行业产业链全景解析
急救箱行业产业链呈现 “上游供给保障、中游制造升级、下游渠道多元” 的清晰结构,各环节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上游环节为原材料供应层,主要包括消毒剂、医用纱布、止血带、基础药品等核心原料。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原材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直接决定急救箱的最终品质。近年来,随着医疗耗材标准的提升,上游供应商纷纷加大生物相容性材料、抗菌敷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投入,为中游制造提供了更高品质的原料支撑。
中游环节是急救箱的生产制造层,企业需严格遵循《医用急救箱(包)》国家标准(GB/T 27728-2011),完成原材料采购、组件加工、无菌组装、质量检测等全流程生产工序。目前行业内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体系,头部企业普遍采用自动化组装线,生产效率较传统手工模式提升 3-5 倍。
下游环节由销售渠道与终端用户构成,呈现 “线上线下融合” 的发展态势。线下渠道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专业医疗场景,线上渠道则以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为核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购物习惯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电商平台已成为急救箱销售的重要增长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46.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3.90%,庞大的电商市场为急救箱线上销售提供了广阔空间。
终端用户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医疗机构作为专业需求方保持稳定采购量,而学校、企业、家庭等非专业场景的需求增长更为显著。特别是家庭用户占比从 2019 年的 32% 提升至 2024 年的 47%,成为推动市场扩容的核心动力。
急救箱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急救箱行业呈现 “稳中有进” 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急救箱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急救箱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7.08 亿元,同比增长 4.94%,实现连续五年正增长。这一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三大驱动因素:
一是全民安全意识觉醒。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生活节奏提升,居民对小型伤害、突发健康问题的应急处理需求显著增加。调查显示,85% 的城市家庭认为 “配备急救箱是必要的家庭保障措施”,较 2019 年提升 23 个百分点。
二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十四五” 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在学校、企业、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配备标准化急救箱,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三是家用市场爆发式增长。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健康管理意识增强的双重作用下,家用急救箱成为市场增长主力。数据显示,2016-2024 年家用急救箱市场规模从 2.77 亿元增长至 4.2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5.50%,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有老年人的家庭中,急救箱渗透率已达到 62%,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保障设备。
从销售渠道看,线上线下呈现差异化发展特征。线下渠道中,医院作为专业采购方仍占据 35% 的市场份额;而线上渠道通过价格透明、品类丰富、配送便捷等优势,市场占比已从 2019 年的 18% 提升至 2024 年的 31%,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电商平台成为家用急救箱的主要销售阵地。
急救箱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当前急救箱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形成 “上市企业引领、专业厂商补充” 的竞争格局。主要参与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医疗上市企业,如蓝帆医疗、南卫股份、云南白药等;另一类是专业急救设备制造商,如北京红立方医疗、杭州科洛医疗科技等。
蓝帆医疗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子公司武汉必凯尔布局急救箱市场多年,是国内较早引入国际 First Aid 理念的企业。其产品覆盖家用、车载、户外、军队等全场景,2024 年应急救护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2.45 亿元。公司在欧美市场以车载和工业急救箱为主,凭借高品质获得广泛认可,海外市场占比达 60% 以上。
南卫股份则聚焦医用敷料与急救包协同发展,2024 年急救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06 亿元,同比增长 3.40%。公司依托 “妙手” 品牌优势,在药店渠道布局深入,其家用急救箱产品因性价比高深受下沉市场欢迎。
专业制造商方面,北京红立方医疗专注于医用急救箱研发生产,产品通过多家三甲医院认证;杭州科洛医疗科技则在防灾急救箱领域表现突出,其地震应急包被纳入多个地方政府应急物资采购清单。
从竞争策略看,头部企业主要通过三类方式构建优势:一是技术研发,如引入抗菌材料延长耗材保质期;二是场景创新,开发宠物急救箱、母婴急救箱等细分产品;三是渠道拓展,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直播带货,2024 年行业线上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达 89%。
急救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展望未来,急救箱行业将迎来 “智能化、场景化、定制化” 的发展新机遇,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根据行业预测,到 2028 年中国急救箱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5% 以上。
智能化升级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急救箱将实现三大功能突破:一是远程监控,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药品保质期与设备状态,过期前自动提醒更换;二是智能诊断,集成 AI 语音指导功能,为使用者提供可视化急救步骤指引;三是应急呼救,一键连接附近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缩短救援响应时间。
场景化拓展空间广阔。除传统场景外,三大新兴领域需求将快速增长:一是户外运动场景,随着露营、徒步等活动兴起,专业户外急救箱需求年增速预计达 15%;二是交通场景,新能源汽车标配急救箱将成为趋势,按年销量 3000 万辆计算,潜在市场规模达 15 亿元;
三是社区场景,智慧社区建设将推动急救箱在居民楼、社区服务中心的普及配置。
定制化服务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个性化急救箱将加速涌现:为老年人设计的慢性病急救箱,集成血压监测与急救药品;为儿童群体开发的卡通造型急救箱,配备趣味包扎工具降低恐惧感;为职场人士推出的差旅急救箱,体积小巧适配行李箱携带。
政策层面,随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箱配置标准将进一步细化,学校、企业、大型商超等场所的配置率有望从目前的 60% 提升至 2028 年的 90% 以上。同时,医保政策对家庭急救设备的支持力度可能加大,部分地区已试点将家用急救箱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未来有望全国推广。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急救箱的需求已从 “有无” 转向 “优劣”,产品品质、功能多样性与使用便捷性成为选购核心考量因素。行业企业需紧跟市场变化,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急救箱从简单的 “物品集合” 向 “智能应急系统” 升级,为全民健康保障贡献更大力量。
如需了解更多行业的详细信息及发展趋势预测,可参考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及中国急救箱企业出海开展业务规划及策略研究报告》。QYResearch最新报告包含美国最新关税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涵盖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 咨询以及商业计划书等多个方面,以专业的素养和精准的服务,为客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助力客户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