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图标

在线客服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分析: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稳步增长至766.8亿美元--QYResearch

发布日期:2025-07-10

在全球科技产业迭代升级的浪潮中,半导体设备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支撑,其市场动态直接反映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节奏。QYResearch 调研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 682.6 亿美元,预计 2031 年将稳步增长至 766.8 亿美元,2025-2031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7%。这一看似平缓的增长曲线背后,暗藏着技术迭代的激烈博弈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迁,展现出半导体设备行业 “高壁垒、强周期、稳韧性” 的独特发展特征。
半导体设备


一、半导体设备:芯片制造的 “工业母机”


半导体设备是芯片从设计到量产的关键载体,涵盖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流程,其中晶圆制造设备占比超 80%,是技术含量最高、壁垒最强的领域。按工艺环节划分,核心设备包括:


光刻机:芯片制程的 “灵魂设备”,决定制程精度上限,ASML 的 EUV 光刻机单台售价超 1.2 亿美元,全球仅其能量产 7nm 及以下先进制程设备,2024 年出货量达 60 台,全部供应台积电、三星等头部晶圆厂;


沉积设备(CVD/PVD):用于在晶圆表面形成薄膜,应用于芯片各层级构建,应用材料(AMAT)的 PVD 设备在全球逻辑芯片市场占有率达 45%;


刻蚀设备:通过化学或物理方式雕刻电路图案,泛林半导体(Lam Research)的刻蚀机在 3D NAND 闪存领域占据 70% 份额;


离子注入机:向晶圆注入杂质调整导电性,应用材料的离子注入机在先进制程中市占率超 50%;


检测设备:贯穿制造全流程的 “质检员”,科磊(KLA)的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可识别 10 纳米级瑕疵,确保芯片良率,在全球高端检测市场占比达 55%。


这些设备的技术复杂度极高,例如一台先进光刻机包含 10 万多个零部件,需全球 5000 多家供应商协作生产,研发周期长达 10 年,单台设备调试需 6 个月以上,这使得行业呈现 “赢者通吃” 的格局 —— 前三大厂商在各细分设备领域的市场份额均超 70%。


二、市场发展现状:周期波动中的结构性机会


(一)行业周期性与需求分化


半导体设备市场受下游芯片需求影响呈现强周期性,2022-2023 年因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短暂下滑 5%,但 2024 年随着 AI 芯片、车规芯片需求爆发,市场快速回暖。这种结构性分化显著:


先进制程设备:7nm 及以下设备需求受 AI 芯片驱动增长强劲,台积电 CoWoS 先进封装设备投资同比增长 30%;


成熟制程设备:28nm 及以上设备因车规、工业芯片需求稳定,2024 年市场规模达 280 亿美元,占比 41%,中芯国际、联电等企业持续扩产成熟制程;


存储芯片设备:受 NAND 闪存价格回升刺激,三星、美光 2024 年存储设备投资同比增长 15%,推动刻蚀、沉积设备需求。


(二)区域市场格局:美欧日主导与本土突破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区域格局,美欧日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美国企业在刻蚀、沉积、检测设备领域领先,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科磊合计占据全球 40% 市场份额;


荷兰 ASML 垄断高端光刻市场,日本 Tokyo Electron 在涂布显影设备领域市占率达 70%;


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2024 年采购额达 280 亿美元,占全球 41%,但国产化率仅 20%,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北方华创的沉积设备在成熟制程中实现突破,某国产 14nm 刻蚀机进入中芯国际产线,替代进口设备。


韩国、中国台湾作为芯片制造重镇,设备需求集中于先进制程,2024 年韩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 120 亿美元,主要用于三星 3nm 制程扩产;中国台湾采购额达 110 亿美元,台积电 5nm 设备投资占比超 60%。


三、增长驱动因素:新兴需求与产能扩张的双重拉动


(一)AI 与新能源重塑需求曲线


生成式 AI 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最强驱动力,2024 年全球 AI 芯片市场规模达 600 亿美元,拉动先进制程设备需求 —— 英伟达 H100 芯片的量产使台积电 CoWoS 封装设备投资增加 100 亿美元。新能源汽车领域,每辆电动车芯片用量达 1500 颗,是传统汽车的 5 倍,2024 年全球车规半导体设备市场增长 18%,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企业扩产带动成熟制程设备采购。


(二)地缘博弈下的产能区域化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 “区域化” 趋势明显,各国加速本土产能建设: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 520 亿美元补贴,推动英特尔、三星在美国新建晶圆厂,2024 年美国半导体设备投资达 150 亿美元;


欧盟《芯片法案》目标 2030 年芯片自给率提升至 20%,德国博世、英飞凌的晶圆厂扩建带动设备需求;


印度计划 2025 年前建成 2 座晶圆厂,首座与台积电合作的工厂预计采购设备 50 亿美元,主要为成熟制程设备。


这种区域化布局虽短期推高设备需求,但长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风险,加剧市场波动。


四、未来趋势:技术突破与竞争重构


(一)先进制程向 3nm 及以下冲刺


台积电计划 2025 年量产 2nm 制程,ASML 已启动 High-NA EUV 光刻机研发,预计 2027 年量产,单台售价超 3 亿美元,可支持 1nm 制程;三星则押注 GAAFET(全环绕栅极)技术,其 3nm GAA 工艺设备投资较 FinFET 增加 40%,推动沉积、刻蚀设备技术升级。


(二)成熟制程设备的国产替代加速


中国大陆在 28nm 及以上成熟制程设备领域进展显著,中微公司的刻蚀机进入长江存储产线,国产化率达 30%;北方华创的 14nm CVD 设备通过验证,成本较进口设备低 20%;长川科技的检测设备在封测领域市占率提升至 15%。预计 2030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将突破 40%,带动本土设备市场规模年增 10%。


(三)新兴技术催生设备新需求


3D IC、Chiplet 等先进封装技术推动封装设备升级,台积电 CoWoS 产能扩建带动键合机、检测设备需求,某国产键合机在 Chiplet 封装中实现量产应用,精度达 1 微米;量子芯片、光芯片等新兴领域的设备研发加速,IBM 的量子芯片制造设备已进入试验阶段,为半导体设备开辟增量市场。


尽管年复合增长率仅 1.7%,但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战略价值丝毫未减。在技术壁垒与地缘博弈的双重作用下,行业正经历从 “追求先进制程” 向 “先进与成熟并重”、从 “全球化分工” 向 “区域化布局” 的深刻转型。对于企业而言,抓住 AI、新能源等新兴需求,突破关键设备技术瓶颈,将是在这场 “慢增长、快迭代” 竞赛中胜出的核心逻辑。未来十年,半导体设备不仅是芯片制造的工具,更将成为各国科技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完整报告内容请参考QYResearch发布的《2025 -2031全球与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市场洞察。

contactUs

CONTACT US

服务热线:

邮箱地址:

最新资讯

title 金属磁粉芯:市场现状深度剖析与未来发展趋势前瞻
title 航天测运控系统:航天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市场展望
title 半导体用压力计: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测控设备
title 电子差速锁:市场现状洞察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展望
title 深度剖析:3C涂料——电子制造与消费体验的关键纽带
title 步进电压调节器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前景广阔
guangGao

最新资讯

title 金属磁粉芯:市场现状深度剖析与未来发展趋势前瞻
title 航天测运控系统:航天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市场展望
title 半导体用压力计: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测控设备
title 电子差速锁:市场现状洞察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展望
title 深度剖析:3C涂料——电子制造与消费体验的关键纽带
title 步进电压调节器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前景广阔
contactUs

CONTACT US

服务热线:

邮箱地址:

guang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