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图标

在线客服

相变材料市场分析:欧洲是全球最大生产地和出口地,占31%份额--QYResearch

发布日期:2025-07-10


根据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31年全球相变材料(PCM)市场规模预计达135.2亿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2%。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占比尚未明确,但预计2031年全球占比将显著提升。相变材料凭借其潜热储存(LHS)特性,在建筑节能、冷链物流、电子热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下的关键材料。本文从行业定义、供应链结构、市场驱动因素、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等维度展开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前瞻性决策参考。


 相变材料市场分析

  1. 行业定义与核心特性

相变材料(PCM)是一种在特定温度范围内通过熔化/凝固过程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物质,属于潜热储存(LHS)技术范畴。其核心优势在于:


高能量密度:单位体积储能能力远超显热材料(如水、岩石);


温度稳定性:通过相变过程维持环境温度恒定,减少能耗波动;


应用广泛性:覆盖建筑、物流、电子、纺织等多领域,适配不同温度区间需求。


按材料类型划分,PCM可分为有机材料(如石蜡)、无机材料(如水合盐)和生物基材料(如脂肪酸)。其中,无机材料因导热性优异、成本低廉,在建筑领域占比超60%;有机材料则因相变温度可调、过冷度低,在电子热管理领域表现突出。

  1. 供应链结构与上下游分析

2.1 供应链结构


PCM行业供应链呈现“上游原材料-中游制备-下游应用”的垂直整合特征:


上游:主要原材料包括石油化工产品(石蜡)、无机盐(水合盐)、金属合金(低熔点合金)及生物基原料(植物油脂)。原材料成本占PCM总成本的40%-60%,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行业利润率。


中游:制备工艺涵盖熔融共混、微胶囊封装、多孔基质复合等技术。其中,微胶囊封装技术可解决无机材料相分离问题,提升材料循环稳定性,成为行业技术竞争焦点。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建筑施工(占比45%)、制冷物流(25%)、电子产品(15%)、纺织品(10%)及其他(5%)。建筑领域需求受绿色建筑政策驱动,制冷物流需求则受冷链物流成本优化需求推动。


2.2 区域市场格局


生产端:欧洲是全球最大生产地,占比31%,主要得益于德国、法国等国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政策支持及Henkel、Sasol等本土企业技术领先;


消费端:北美占比28%,中国占比22%(2024年数据暂缺,但增速领先),印度占比8%。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受“双碳”目标及新型城镇化政策驱动,预计2031年全球占比将提升至25%以上。

  1. 主要生产商竞争格局

全球PCM市场集中度较高,CR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达42%,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Henkel AG & Company:全球市占率17%,产品覆盖建筑、电子、物流全场景,其微胶囊封装技术领先行业;


Honeywell:市占率12%,聚焦高端电子热管理领域,与苹果、特斯拉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Croda International:市占率8%,生物基PCM产品占比超30%,契合欧盟可持续材料政策;


Sasol Germany GmbH:市占率7%,依托南非Sasol集团煤炭液化技术,低成本水合盐产品占据建筑中低端市场;


Microtek Laboratories Inc:市占率4%,专注冷链物流领域,其低温PCM产品可实现-40℃至+25℃宽温域调控。


中国本土企业如DuPont and Dow(合资)、PLUSS Advanced Technologies等正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缩小与国际巨头差距,2024年合计市占率约15%,预计2031年将提升至20%。

  1. 市场驱动因素与政策分析

4.1 政策法规驱动


温室气体减排法规:欧盟《建筑能效指令》(EPBD)要求2030年新建建筑近零能耗,推动PCM在墙体、屋顶的渗透率提升至35%(2024年为18%);


绿色建筑政策:中国《“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直接拉动PCM需求年复合增长8.5%;


碳税政策:加拿大、日本等国对高耗能行业征收碳税,倒逼冷链物流企业采用PCM节能技术,降低运营成本。


4.2 技术进步与创新


制备工艺改进:2024年全球微胶囊PCM产能达12万吨/年,较2020年增长300%,封装效率提升至95%以上;


新材料研发:低熔点合金(如Bi-In-Sn合金)相变温度可精准调控至20-100℃,在5G基站散热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性能提升:通过纳米掺杂技术,无机PCM导热系数从0.5W/(m·K)提升至2.0W/(m·K),缩短电子设备热响应时间50%以上。


4.3 市场需求增长


建筑节能需求:全球建筑能耗占终端能耗的36%,PCM可使空调能耗降低20%-30%,预计2031年建筑领域PCM市场规模达61亿元;


冷链冷库需求: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2024年达4.2万亿美元,PCM夜间储冷技术可降低电费支出15%-20%,渗透率有望从2024年的8%提升至2031年的15%;


电子设备热管理需求:5G手机功耗较4G提升40%,PCM散热模组成为高端机型标配,预计2031年电子领域PCM市场规模达20亿元。


4.4 社会因素推动


环保意识提升:全球62%消费者愿为节能产品支付溢价,推动PCM在纺织品(如调温床品)、包装材料(如冷链保温箱)等消费级场景渗透;


可持续发展理念: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调能源效率提升,各国政府将PCM纳入清洁技术补贴目录,降低企业应用成本。

  1. 市场趋势与未来展望

5.1 技术趋势


生物基PCM崛起:受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驱动,生物基PCM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12%提升至2031年的25%,Croda、BASF等企业加速布局;


智能PCM开发:结合物联网技术,开发可实时监测温度并触发相变的智能材料,提升冷链物流透明度;


3D打印PCM结构: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定制多孔基质,提升PCM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解决泄漏问题。


5.2 市场趋势


区域分化加剧:欧美市场受政策驱动保持6%-7%增速,亚太市场(尤其中国、印度)受城镇化与消费升级推动,增速达8%-9%;


应用场景拓展:PCM在数据中心液冷、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航空航天热防护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占比将从2024年的5%提升至2031年的12%;


产业链整合深化:Henkel、Honeywell等企业通过并购上下游企业(如原材料供应商、封装设备制造商),构建垂直一体化优势,提升毛利率5-8个百分点。


5.3 行业前景预测


市场规模:全球PCM市场将从2024年的约80亿元(估算)增长至2031年的135.2亿元,CAGR 6.2%;中国市场将从2024年的约18亿元(估算,按全球22%占比)增长至2031年的34亿元,全球占比提升至25%;


竞争格局:CR5市场份额或因中国本土企业崛起降至38%,但头部企业技术壁垒仍难以突破;


投资机会:建筑节能、冷链物流、电子热管理三大领域占比超80%,建议重点关注微胶囊封装技术、生物基材料研发及智能PCM解决方案企业。


结论


相变材料行业正处于政策红利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期,全球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尤为突出。投资者应关注具备技术壁垒(如微胶囊封装、低熔点合金研发)、下游客户多元化(覆盖建筑、电子、物流)及区域布局完善(欧美+亚太)的企业,以把握行业长期增长机遇。


2025年全球相变材料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报告中,QYResearch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相变材料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为2025至2031年。


 


 

contactUs

CONTACT US

服务热线:

邮箱地址:

最新资讯

title 金属磁粉芯:市场现状深度剖析与未来发展趋势前瞻
title 航天测运控系统:航天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市场展望
title 半导体用压力计: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测控设备
title 电子差速锁:市场现状洞察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展望
title 深度剖析:3C涂料——电子制造与消费体验的关键纽带
title 步进电压调节器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前景广阔
guangGao

最新资讯

title 金属磁粉芯:市场现状深度剖析与未来发展趋势前瞻
title 航天测运控系统:航天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市场展望
title 半导体用压力计: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测控设备
title 电子差速锁:市场现状洞察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展望
title 深度剖析:3C涂料——电子制造与消费体验的关键纽带
title 步进电压调节器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前景广阔
contactUs

CONTACT US

服务热线:

邮箱地址:

guang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