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短切碳纤维市场规模分析:预计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美元--QYResearch
短切碳纤维是一种将连续碳纤维通过机械剪切或切断工艺处理成一定长度(通常为几毫米至数十毫米)的小段纤维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质量轻等优异性能。相较于连续碳纤维,短切碳纤维更适用于与热塑性或热固性树脂混合形成复合材料,可通过注塑、模压、3D打印等多种成型工艺加工成复杂结构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土木工程与建筑加固、航空航天和运动器材等领域,既保留了碳纤维的力学性能优势,又提升了材料的加工灵活性与成本效益。
目前,短切碳纤维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复合材料在汽车与交通运输、电子电器、风电、新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短切碳纤维作为性价比更优、适应性更强的增强材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成为碳纤维应用最活跃的细分领域之一。
同时,短切碳纤维的下游应用结构优化,其传统应用集中在电子电器、汽车注塑件,现已向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氢能储罐基材、无人机、3C产品轻量化部件等高增长领域拓展,使用比例不断提高。
二、市场现状:快速成长期的蓬勃发展
根据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预计2031年全球短切碳纤维市场规模将达到8.20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3%。
全球范围内,短切碳纤维主要生产商包括Toray、MCCFC、Teijin等,其中前三大厂商占有53%的市场份额。
当前,短切碳纤维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短切碳纤维作为性价比突出、适应性广泛的增强材料,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碳纤维应用领域中最活跃的细分市场之一。
从应用领域来看,短切碳纤维的下游应用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在传统应用方面,电子电器和汽车注塑件领域对短切碳纤维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以智能手机为例,为实现产品的轻薄化与高强度,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采用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手机中框,使产品既美观又坚固耐用。而在新兴应用领域,短切碳纤维正迅速拓展至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氢能储罐基材、无人机、3C 产品轻量化部件等高增长领域。在电动汽车领域,短切碳纤维增强的热管理材料可有效提升电池组的散热性能,保障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氢能储罐制造中,短切碳纤维作为基材,能够显著提高储罐的强度和耐腐蚀性,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三、市场竞争格局:头部企业主导,新兴力量崛起
全球短切碳纤维市场竞争格局呈现 “头部企业主导” 的特征,Toray(东丽)、MCCFC、Teijin(帝人)等国际巨头凭借技术研发和品牌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前三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 53%。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高性能、高品质的短切碳纤维产品,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例如,Toray 推出的高性能短切碳纤维,其拉伸强度和模量较传统产品提升 15%,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中低端市场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并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光威复材、中简科技等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本地化服务,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
四、市场驱动与阻碍因素分析
(一)主要驱动因素
汽车、新能源、轨交、航空航天等行业对轻质高强材料的需求日益旺盛,成为推动短切碳纤维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在汽车行业,为满足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标准要求,汽车制造商纷纷采用轻量化材料,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成为替代传统金属或矿物填料的理想选择。在航空航天领域,短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有效减轻飞行器重量,提高燃油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因此在飞机结构件、发动机部件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
此外,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鼓励使用可再生、可降解或轻量化材料,为短切碳纤维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 “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推动短切碳纤维等先进材料的应用;欧盟也将轻量化材料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对采用短切碳纤维的企业给予政策补贴和税收优惠,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
(二)主要阻碍因素
尽管短切碳纤维性能优越,但较高的价格仍然是制约其在中低端市场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相较于传统的玻纤、矿物纤维等增强材料,短切碳纤维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其市场售价相对昂贵。在一些对成本敏感的中低端应用领域,如普通塑料制品、建筑材料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传统增强材料,限制了短切碳纤维的市场拓展。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短切碳纤维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型短切碳纤维产品,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拓展应用领域。例如,通过优化纤维表面处理工艺,提高短切碳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从而提升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研发具有特殊功能的短切碳纤维,如导电、导热、抗菌等,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
在市场应用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短切碳纤维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可再生、可降解材料的需求也将推动短切碳纤维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此外,3D 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为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带来新的机遇,通过 3D 打印可实现复杂结构部件的快速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 10.3% 的年复合增长率驱动下,短切碳纤维行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企业需抓住市场机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短切碳纤维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完整报告内容请参考QYResearch发布的《2025 -2031全球与中国短切碳纤维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市场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