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期货早盘:多晶硅领涨,市场分化,多晶硅产业链前景受关注--QYResearch
发布日期:2025-06-30
据QYResearch市场调研机构数据,2025 年 6 月 30 日早盘收盘,国内期货市场呈现显著结构性分化态势。多晶硅主力合约强势领涨,涨幅达 4.1%,工业硅紧随其后上涨 3.7%,菜粕、焦煤等品种同步上扬;而集运指数(欧线)跌幅达 2.8%,SC 原油及甲醇分别下挫 1.5% 和 1.2%。在供需格局持续演变与产能动态调整的背景下,多晶硅产业链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一、期货市场动态:资金博弈与供需信号交织
相关报告数据显示,当前多晶硅期货延续增仓上行趋势,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方面,部分龙头企业减产传闻刺激市场情绪,引发资金涌入;另一方面,商品板块整体回暖形成联动效应。现货市场方面,N 型复投料工厂报价上调至 34500 元 / 吨,但下游采购积极性不足,贸易商更倾向通过期货盘面点价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值得注意的是,交割库库存较上周减少 1.4 万吨,仓单持续注销现象,释放出短期供需边际改善信号。

二、产业布局重构:产能扩张下的区域竞争加剧
从产业布局来看,新疆地区生产端维持 85% 以上的高开工率,而云南等地因丰水期临近,新增产能释放在即。行业监测数据显示,在产企业平均负荷率稳定,但头部企业复产计划尚存变数。若相关产能如期投产,下半年多晶硅市场供应压力将显著增加,对当前 34500 元 / 吨的现货价格形成回调压力。产业链下游,组件环节订单出现阶段性下滑,N 型硅片价格已跌至 2.8 元 / 片,迫使企业普遍下调生产排产计划。
三、趋势研判:供需矛盾与价格波动风险
从中期视角分析,多晶硅产业面临供需结构性矛盾。行业平均库存周期已达 45 天,头部企业库存压力持续攀升;但与此同时,技术升级推动 N 型电池市场占比快速提升至 32%。期货市场短期反弹面临多重阻力:新疆地区稳定的生产态势削弱减产预期;云南新增产能投产带来供应增量;下游需求因组件价格博弈陷入阶段性疲软。目前主力合约围绕 35000 元 / 吨震荡,需警惕技术性回调风险。
四、关联品种协同:工业硅市场的差异化逻辑
工业硅期货同步上涨 3.7%,虽与多晶硅存在情绪传导,但驱动逻辑有所差异。工业硅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成本端电力价格波动预期,以及社会库存周降幅 6.2% 的去化支撑;而多晶硅价格变动更多依赖自身供需面修复。需重点关注二者价差变化,若扩大至 4500 元 / 吨以上,或预示产业链利润分配将出现结构性调整。
结语:短期震荡与长期趋势的博弈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多晶硅期货虽在资金推动下实现阶段性反弹,但现货市场成交低迷与高库存压力仍制约价格上行空间。在区域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并行的背景下,未来 1-2 个月,头部企业产能复产进度、云南水电供应稳定性及组件需求恢复力度,将成为决定多晶硅市场能否突破震荡区间,形成趋势性行情的关键变量。
以上数据内容可参考QYResearch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 2025-2031全球与中国多晶硅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QYResearch机构可以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
一、期货市场动态:资金博弈与供需信号交织
相关报告数据显示,当前多晶硅期货延续增仓上行趋势,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方面,部分龙头企业减产传闻刺激市场情绪,引发资金涌入;另一方面,商品板块整体回暖形成联动效应。现货市场方面,N 型复投料工厂报价上调至 34500 元 / 吨,但下游采购积极性不足,贸易商更倾向通过期货盘面点价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值得注意的是,交割库库存较上周减少 1.4 万吨,仓单持续注销现象,释放出短期供需边际改善信号。

二、产业布局重构:产能扩张下的区域竞争加剧
从产业布局来看,新疆地区生产端维持 85% 以上的高开工率,而云南等地因丰水期临近,新增产能释放在即。行业监测数据显示,在产企业平均负荷率稳定,但头部企业复产计划尚存变数。若相关产能如期投产,下半年多晶硅市场供应压力将显著增加,对当前 34500 元 / 吨的现货价格形成回调压力。产业链下游,组件环节订单出现阶段性下滑,N 型硅片价格已跌至 2.8 元 / 片,迫使企业普遍下调生产排产计划。
三、趋势研判:供需矛盾与价格波动风险
从中期视角分析,多晶硅产业面临供需结构性矛盾。行业平均库存周期已达 45 天,头部企业库存压力持续攀升;但与此同时,技术升级推动 N 型电池市场占比快速提升至 32%。期货市场短期反弹面临多重阻力:新疆地区稳定的生产态势削弱减产预期;云南新增产能投产带来供应增量;下游需求因组件价格博弈陷入阶段性疲软。目前主力合约围绕 35000 元 / 吨震荡,需警惕技术性回调风险。
四、关联品种协同:工业硅市场的差异化逻辑
工业硅期货同步上涨 3.7%,虽与多晶硅存在情绪传导,但驱动逻辑有所差异。工业硅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成本端电力价格波动预期,以及社会库存周降幅 6.2% 的去化支撑;而多晶硅价格变动更多依赖自身供需面修复。需重点关注二者价差变化,若扩大至 4500 元 / 吨以上,或预示产业链利润分配将出现结构性调整。
结语:短期震荡与长期趋势的博弈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多晶硅期货虽在资金推动下实现阶段性反弹,但现货市场成交低迷与高库存压力仍制约价格上行空间。在区域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并行的背景下,未来 1-2 个月,头部企业产能复产进度、云南水电供应稳定性及组件需求恢复力度,将成为决定多晶硅市场能否突破震荡区间,形成趋势性行情的关键变量。
以上数据内容可参考QYResearch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 2025-2031全球与中国多晶硅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QYResearch机构可以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