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续铸造棒市场报告: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5%--QYResearch
连铸是一种先进的铸造方法,它的原理是把熔融的金属连续地倒入一种叫做结晶器的特制的金属模具中,凝固(或结壳)的铸件从结晶器的另一端连续地拉出,从而得到任意长度或特定长度的铸件。
连铸可用于铸造多种金属材料,如铁、铝合金等,同时也适合生产各种形状的铸件,如棒材、板材等。连铸棒材作为产品形式之一,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结构件等。
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连续铸造棒市场规模大约为4.67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6.46亿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5%。
连铸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能源短缺的压力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连铸技术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并在冶金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连铸技术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许多新的连铸技术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 全球连续铸造棒材市场:结构性增长与多元化竞争格局
连续铸造棒材作为工业基础材料,其市场需求与制造业景气度深度绑定。当前市场以灰铁棒(38.59%)、球墨铸铁棒(28.42%)、合金棒(26.83%)为主导,三者合计占比超94%,而铸钢棒(6.16%)因成本与工艺限制份额较低。这一格局反映出下游行业对材料性能的差异化需求:灰铁棒凭借低成本和高铸造性广泛应用于通用场景;球墨铸铁棒的高强度特性使其成为汽车、重型机械等领域的首选;合金棒则因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在特殊工况(如能源设备、化工管道)中不可替代。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轻量化与节能减排趋势,铝基合金棒材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从应用端看,汽车工业以28.44%的份额稳居第一驱动力,其需求集中在发动机缸体、传动部件与底盘结构件。重型机械(13.02%)与建筑机械(9.96%)的占比则与全球基建投资周期高度相关,新兴市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这两大领域提供长期支撑。此外,新能源领域(如风电齿轮箱、光伏支架连接件)的应用拓展或成为未来新增长点。
- 区域竞争:欧美技术壁垒 vs 亚洲成本优势
全球市场呈现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四极竞争格局。欧洲企业(如United Cast Bar)凭借百年铸造经验与专利技术,在高端合金棒材领域占据垄断地位。亚洲阵营中,日本KOGI以精密铸造技术见长,而中国企业的崛起尤为显著:河北恒工精密、江苏华龙等通过“规模化生产+本地化服务”策略,已实现进口替代。
- 未来挑战与机遇
当前行业面临三重考验:1)原材料价格波动(生铁、废钢成本占比超60%);2)环保政策趋严倒逼企业升级电弧炉熔炼、废气处理系统;3)数字化需求升级(如基于MES系统的棒材质量追溯)。头部企业正通过垂直整合(自建废钢回收网络)、工艺革新(电磁搅拌连铸技术降低偏析率)及服务延伸(提供定制化热处理方案)构建护城河。
完整报告内容请参考QYResearch发布的《2025-2031全球与中国连续铸造棒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