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市场调研:预计2028年将达到14亿元--QYResearch
沥青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资之一,为炼厂副产品,生产灵活性高,市场适应力强,是修建高等级公路的重要基础原料。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我国沥青生产商主要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和部分地方炼厂。
国内主要沥青厂家开工小幅回落,厂家及社会库存呈现下降;华东地区炼厂开工提升,山东炼厂供应平稳,下游终端需求表现尚可,华南现货价格小幅上调。国际原油震荡回升,沥青供应稳中有增,短线沥青期价呈现震荡。前20名持仓方面,BU2212合约多单减幅大于空单,净多单回落。技术上,BU2212合约期价考验3700区域支撑,上方测试40日均线压力,短线呈现宽幅震荡走势。操作上,短线交易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公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我国道路沥青生产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重交沥青和改性沥青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质的飞跃,为我国道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内主要的沥青生产企业分布在东北、华东和华南,资源缺口主要集中在华中、西南和华北地区,其中华中和西南地区炼厂缺乏。华东和华南地区由于是进口沥青重要集散地,因而资源充足。
我国沥青市场分布于道路建设、机场建设、建筑防水及水利工程等行业,其中道路建设占沥青消费总量的82%左右,成为沥青最主要的消费领域,此外建筑防水占用沥青13.4%。由于目前我国未对沥青征收消费税,故而在实际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部分道路沥青产品成为地方炼厂再加工的原料,或者用于船燃料油的添加调和。目前,我国每年沥青产量约为3000万吨,呈现过剩状态。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投资增长势头继续延续,沥青行业也会继续发展,相对于国产沥青而言,进口沥青价格偏高,进而提振国产沥青需求,带动国内沥青产能利用率提升。现如今我国沥青行业已进入规模化、集中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每年沥青产量约为3000万吨,呈现过剩状态。2016年我国沥青实际产量为3264万吨,平均装置利用率不到65%,国内市场占有率为86%。经过2014年和2015年行业调整,目前的产能过剩情况得到一定缓解。
2018年,我国沥青下游需求的85%来自道路市场;6%来自防水市场,说明道路市场仍是我国沥青的主要下游消费市场。目前中国沥青市场是寡头垄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占据了中国沥青生产的主要市场份额。其中,中石化的沥青产品品牌为“东海牌”;中石油沥青产品的品牌为“昆仑牌”。
以上数据参考QYResearch出版的完整报告《2022-2028中国沥青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我们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咨询、商业计划书等服务,尤其是化工和机械领域构筑了为客户解决统计局、海关、协会等官方单位无法统计到的细分产品数据,这也是在行业内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专业优势的理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