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行业调研:中国助听器市场规模为23.09亿元--QYResearch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助听器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按使用方式分类为盒式、眼镜式、发夹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样在全球听力残疾患者数量占比较大的国家,目前国内还有听力残弱患者数量达2780万人,其中,占比较大的为老年人群,儿童0岁-6岁之间13.7万人数占一定比例,我国听力残弱患者数量较大,助推助听器市场需求的扩增,我国助听器市场发展有一定空间。
从产业链来看,助听器行业上游为原材料市场,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芯片和合成树脂等;助听器下游为销售市场和终端消费者。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预计四分之一的人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其中,全球约有11亿名12~35岁的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
全球有六大助听器品牌,即德国西门子(现为西嘉)、瑞士峰力(Phonak)、丹麦瑞声达(GNResound)、丹麦奥迪康(Oticon)、丹麦唯听(WIDEX)、美国斯达克(Starkey),这6家企业均已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国外品牌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助听器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规模为23.09亿元,到2020年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8.21亿元,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了152.1%。这个刚需市场也一直被资本关注,听力辅助设备赛道已经低调地发生多笔重要融资,被多家顶尖投资机构押注。
随着国内助听器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品牌认知的建立,以及助听器产品验配、售后及市场教育的普及,国产听力辅助设备将迎来快速发展。苹果、BOSE等消费品牌的进入,助听器的医疗属性减弱,国内众多助听器品牌已经在加速技术升级,加大对芯片和算法的研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成为世界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较高,这是开发中国助听器市场的一个重要基础。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1%有听力下降或耳聋现象,约2000万人;在耳聋的老年人中,中重度耳聋的老年人占到了35%,约为700万。而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直接导致我国听力障碍患者人数上升,中研普华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的助听器市场。
以上数据参考QYResearch出版的完整报告《2022-2028中国助听器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我们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咨询、商业计划书等服务,尤其是化工和机械领域构筑了为客户解决统计局、海关、协会等官方单位无法统计到的细分产品数据,这也是在行业内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专业优势的理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