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市场前景报告: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99%--QYResearch
发布日期:2024-07-02
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以实现电力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监测、控制和管理。这一业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在通信领域中,特别强调了对电力系统调度的支持,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本文分别从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国内市场主要企业、主要地区、不同产品类型及不同应用等角度,来分析中国市场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规模现状及未来趋势(2019-2030)


2023年中国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规模达到了150.63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474.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99%。
从产品类型及技术方面来看,就收入而言,调度通信集成在两种类型的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中占比较大,2023年调度通信集成占比为53.58%,市场规模达80.71亿元,预计2030年占比将会达到57.30%,届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72.07亿元。
从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来看,就收入而言,电网运营企业在应用中占比较大,2023年电网运营企业占比为82.78%,市场规模达124.69亿元,预计2030年占比将会达到84.23%,届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99.94亿元。
目前中国主要玩家包括泽宇智能、海联讯、江苏金智科技、上海辉电智能科技和南京晶众信息科技等,2023年主要企业份额占比超过70.44%,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结合,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与客户紧密合作,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挑战,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持续的技术支持,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优化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持续的创新、市场拓展和服务优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行业供应链分析
上游情况
电力信息化行业上游包括提供建设电力信息化所需的一系列软硬件设备的供应商,主要为企业提供如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显示设备、电子元器件、系统软件等。
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行业情况
中国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是电力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监控系统、通信网络、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方面。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该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政府支持政策的出台、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速等挑战也需要行业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下游情况
电力信息化行业下游主要为电网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等。电力信息化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电力行业。电力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行业,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市场空间巨大。在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时,一般由各省级电力公司统一招标。由于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在下游客户(电力企业)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使得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同时,由于电力行业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要求很高。
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行业发展机遇及主要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
在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电力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政策基石,促进了分布式光伏、微电网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同时也为电力信息化带来跨越式发展。
数字化发展
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用户侧从之前单一的用电往发用一体化方向转变,此时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能源网络中传感、信息、通信、控制等与能源网络各种设施实现高效配置,推进能源网络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需求增加
随着电力信息化的需求的爆发和电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参与电力信息化的主体将更多,对前沿信息技术水平的把握和应用以及用户需求的判断成为竞争力的核心,使得整个行业更加市场化。
配电网建设改造
智能电网的新意主要体现在配电上,表现在可靠性、优质、高效、兼容性、互动性。2020 年,我国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 90%,配电通信网覆盖率达到 95%。配电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切实提升了服务水平。
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安全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电力信息化通信系统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可能面临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或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
技术风险
新技术的引入可能带来技术集成的挑战,例如不同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技术标准的不一致性等。技术的快速变化也可能导致系统过时或无法适应新的需求。
运营风险
电力信息化通信系统的运营可能受到自然灾害、供应链中断或人为失误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法律和监管风险
电力信息化通信系统的运营可能受到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影响,例如数据隐私保护法规、电信监管政策等。企业需要不断关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降低法律风险。
资料来源QYResearch调研机构最新出版的【2024-2030中国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完整版报告。注:著作权归QY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QYResearch(QYResearch)调研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历史数据、行业现状、技术革新、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
本文分别从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国内市场主要企业、主要地区、不同产品类型及不同应用等角度,来分析中国市场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规模现状及未来趋势(2019-2030)


2023年中国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市场规模达到了150.63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474.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99%。
从产品类型及技术方面来看,就收入而言,调度通信集成在两种类型的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中占比较大,2023年调度通信集成占比为53.58%,市场规模达80.71亿元,预计2030年占比将会达到57.30%,届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72.07亿元。
从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来看,就收入而言,电网运营企业在应用中占比较大,2023年电网运营企业占比为82.78%,市场规模达124.69亿元,预计2030年占比将会达到84.23%,届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99.94亿元。
目前中国主要玩家包括泽宇智能、海联讯、江苏金智科技、上海辉电智能科技和南京晶众信息科技等,2023年主要企业份额占比超过70.44%,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结合,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与客户紧密合作,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挑战,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持续的技术支持,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优化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持续的创新、市场拓展和服务优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行业供应链分析
上游情况
电力信息化行业上游包括提供建设电力信息化所需的一系列软硬件设备的供应商,主要为企业提供如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显示设备、电子元器件、系统软件等。
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行业情况
中国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是电力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监控系统、通信网络、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方面。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该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政府支持政策的出台、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速等挑战也需要行业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下游情况
电力信息化行业下游主要为电网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等。电力信息化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电力行业。电力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行业,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市场空间巨大。在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时,一般由各省级电力公司统一招标。由于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在下游客户(电力企业)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使得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同时,由于电力行业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要求很高。
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行业发展机遇及主要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
在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电力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政策基石,促进了分布式光伏、微电网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同时也为电力信息化带来跨越式发展。
数字化发展
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用户侧从之前单一的用电往发用一体化方向转变,此时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能源网络中传感、信息、通信、控制等与能源网络各种设施实现高效配置,推进能源网络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需求增加
随着电力信息化的需求的爆发和电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参与电力信息化的主体将更多,对前沿信息技术水平的把握和应用以及用户需求的判断成为竞争力的核心,使得整个行业更加市场化。
配电网建设改造
智能电网的新意主要体现在配电上,表现在可靠性、优质、高效、兼容性、互动性。2020 年,我国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 90%,配电通信网覆盖率达到 95%。配电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切实提升了服务水平。
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安全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电力信息化通信系统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可能面临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或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
技术风险
新技术的引入可能带来技术集成的挑战,例如不同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技术标准的不一致性等。技术的快速变化也可能导致系统过时或无法适应新的需求。
运营风险
电力信息化通信系统的运营可能受到自然灾害、供应链中断或人为失误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法律和监管风险
电力信息化通信系统的运营可能受到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影响,例如数据隐私保护法规、电信监管政策等。企业需要不断关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降低法律风险。
资料来源QYResearch调研机构最新出版的【2024-2030中国电力信息化通信领域系统集成业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完整版报告。注:著作权归QY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QYResearch(QYResearch)调研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历史数据、行业现状、技术革新、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